洗臉巾與乾濕兩用巾的工藝分析

市售的洗臉巾或乾濕兩用巾,除了使用情境不同外,在材質選擇與工藝上也存在顯著差異。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吸水性、柔軟度、強度與安全性。以下將從材質與水針布工藝兩大面向進行說明。

一、主要材質

1. 棉花 (Cotton)

棉花以短纖維為主,平均纖維長度僅約 28 mm,製成的洗臉巾柔軟、親膚性佳,且吸水能力強。但由於纖維較短,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掉落毛屑,若誤入眼睛可能造成不適。此外,棉花採收成本較高,因此棉製洗臉巾多數採用低克重以,降低成本。此類產品適合追求天然與親膚性者,但在強度與耐用度上相對不足。

 

2. 聚酯纖維/滌綸 (PET)

PET 纖維是由塑膠母粒抽紗製成,纖維長度可達 40 mm 以上,具備極佳的拉伸強度與耐用度,且成本最低。缺點是 PET 本身不具親水性,需混紡植物纖維以改善吸水性。部分低端產品則可能使用化學吸濕劑,使 PET 纖維也具備吸水能力,但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。此類材質適合需要高強度與低成本的產品,但在吸水性與降解能力遜於天然纖維。

 

3. 植物纖維/再生纖維素/螺縈 (Viscose/Rayon)

螺縈屬於再生纖維素纖維,通常由木漿或棉短絨經化學溶解後再抽絲而成。其纖維可控性高,長度均勻,結構鬆軟蓬鬆,吸水能力甚至優於天然棉花。由於在化學結構上同樣以葡萄糖為主體,部分廠商會將螺縈誤標為「Cotton」,但從製程工藝上看,螺縈屬於人工再造纖維,與天然棉仍然不同。此材質在吸水性與柔軟度都不遜於棉(Cotton),且具備可降解的能力,使得市場上越來越多使用植物纖維做成洗臉巾的產品。

二、水刺布工藝

洗臉巾與濕巾大多採用水針不織布 (Spunlace Nonwoven) 製成,工藝上的差異會影響布面的均勻度、強度與手感。常見的鋪網方式如下:

  1. 直鋪 (Parallel Laying)

纖維大多沿單一方向排列,縱向強度佳,布面平整,但橫向強度不足,易撕裂,布面均勻度差,適用於低成本產品,或對強度需求不高的產品。

  1. 半交叉 (Half Cross Laying)

部分纖維保持縱向,部分橫向交叉,縱橫向強度均衡,布面均勻度佳,成本略高於直鋪,是目前高品質洗臉巾與濕巾的主流工藝。

  1. 全交叉 (Cross Laying)

纖維以大角度交錯排列,縱橫向強度接近,布面均勻、結構穩定,撕裂強度最佳,但製程最複雜,成本最高,用在醫療與特定工業領域居多。

 

洗臉巾與乾濕兩用巾的品質,並非僅由原料材質決定,還與水針布的工藝結構密切相關。在工藝上,直鋪偏向低價市場,半交叉適合大眾化產品,而全交叉則是用於醫療與特定工業領域。消費者在選購時,可依照肌膚狀況、使用場景與需求,選擇適合的材質與工藝,以達到最佳的清潔體驗與安全性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